【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很多人遇到被裁员愁眉苦脸,但有些人却是满心欢喜。这不,一网友在某外资企业工作9年,今年10月份收到“毕业”补偿金,N+6,喜提人生第一个50万大礼包。人家内心:“恭喜我,被裁员了。”

以前如果提起自己在外企工作(特别是欧美企业),很多人会投来羡慕的目光,甚至有些人称之为神仙外企。工作待遇好,薪资高;没有996,加班少;晋升机制完善,成长快,对女性友好;领导比较友善,同事氛围好,没有内卷;内部活动多,真正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但近几年全球经济下行,特别是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某些发展不好的外企在中国的地位是一落千丈,有关外企“不行了”、“大裁员”、“撤出中国”的说法屡见不鲜,外企正在逐步失去了以往对职场人的吸引力。

比如:很多之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外企公司近些年被国内同行奋起直追甚至超越,国内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压,业绩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最后迫于经营压力被迫撤出中国。还有就是,近些年,外资的薪资待遇和国内大厂相比,优势正在减少。身边有在鹅厂和微软(中国)工作的朋友,同样是研发,鹅厂的朋友要比在微软的朋友年薪高出不少,但论工作压力,鹅厂的朋友要大些。

虽然不比以前,但外企的人性化、管理制度,相比国内大部分企业,它还是有优势的,工作的情绪价值更高一些。外企也是分为三六九等,工作强度和福利待遇由低到高依次是:欧企、美企、日韩。人性管理由好到差:欧企、美企、日韩。同时需要看到,虽然某些外企不景气、被迫裁员求生,甚至撤出国内,但很多老牌外企其实过得也还不错,相比国内企业,综合性价比上面属中上水平。另外一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外企,依然极具竞争力,比如新能源汽车、医药领域等。

需要说明的是,外企裁员也是有好有坏,虽然图中那位小姐姐拿到了N+6,但不代表所有外企都是这样。我身边两位好友,就是两个极端,先说不好的那位:

8月底,她所在的外企进行架构调整,在与HR谈话时被告知她的岗位明年也被裁减了,赔偿N+1。几周下来与HR沟通几回,她也算是明白一旦到了裁员这一步,公司会使用的手段有多恶心人(她所在的这家外企,好几次评上了最佳雇主)。

1、年前离职,损失年终奖

按照公司合同规定:如果在12月31日前离职则拿不到年终奖。即便她不同意,争取到明年1月份离职,从HR暗示可知,公司会通过低绩效让年终奖大打折扣甚至没有。

2、自己提交离职,理由能力不足

HR找她谈话前一个月,让她做了一次述职报告,理由是转岗升职。结果是报告评分不及格,进而认定她的工作能力不足。因此,HR以此理由让她走自离,并且否认公司架构调整导致。

3、评分较低,进入PIP流程

前面述职报告评分不及格,按照公司规定绩效不达平就需要PIP(绩效改进方案),给她安排更多的工作量(很多工作原本不属于她负责),并且设置了极高的KPI。

目前她处于PIP的阶段,如果不同意就面临降薪调岗。她通过邮件已拒绝PIP,并且提出复议,毕竟之前的绩效一直是优。如果公司强制降薪调岗,只能走劳动仲裁了,邮件也能当作证据。

再说好的这位:

这位朋友所在的外企给了2N赔偿,税后70万+,用她自己的话说,内心十分感谢公司。她的离职赔偿中有53万是免税的,这部分是法律规定的基于平均工资的上限。还有一部分算作了年终奖,按照规定也是免税的。除此之外,剩下的部分扣除社保都是收税的,算下来大概缴纳了1万左右的税。公司完全是按照劳动法要求执行,也充分考虑的员工的利益。

文字| 冯华欣 编辑|思齐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Top